25周年专访 | 情系母校,携手共建校友共同体 ——专访华理无锡校友会副会长徐宏伟
发布者:IMBA教育项目办公室 来源:华东理工商学院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不知不觉间,华东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MBA合作项目已走过了二十五载的光辉岁月。
回首往昔,他们曾是这个项目的逐梦人,亲身经历了在这里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案例讨论、每一段成长。他们的拼搏与奋进,早已成为项目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这段辉煌岁月里最闪耀的印记。如今,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纵横驰骋,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已然成为中澳MBA项目的骄傲与荣光。
本期中澳25周年校友专访,让我们一起来聆听Intake5班徐宏伟与华理无锡校友会之间的故事。
2025年,华东理工大学中澳MBA项目迎来25周年办学里程碑。值此之际,我们采访了华理无锡校友会副会长、华理商学院无锡校友联络处会长、MBA俱乐部发起人徐宏伟校友。从项目学生到深耕校友工作近十载,他以行动诠释了“情系母校、反哺育人”的初心。
1 缘起:跨越数学短板的战略选择
回溯选择中澳MBA项目的初衷,徐宏伟坦言:“对我这类数学基础较弱、但有志于管理领域发展的学生而言,中澳项目极具吸引力。”他仍清晰记得偶然的那天在《扬子晚报》上看到招生信息时的惊喜——无需联考、注重英语能力与实践经验的招生标准,成为他开启转型的关键契机。
在求学过程中,徐宏伟提到:“全英文授课、中外师资联动的培养模式,让课程既有国际视野又扎根本土实践。”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让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拓宽了思维,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传承:从“受益者”到“共建者”
徐宏伟提到,这段学习经历帮助他从一个内向的学生逐渐成长为外向型的职业经理人。而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将个人成长升华为对校友共同体的建设。
在他的推动和发起下,华理无锡校友会MBA俱乐部于2019年5月17日成立,并且持续推动校友会发展,逐步构建起“学术论坛+产融对接+生活社交”三维服务体系。后来,他携手家人,带动校友共同参与校园座位捐赠,对母校的进行回馈。他说:“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基,能为母校略尽绵力是我们的荣幸,一年一度的阳山采桃行品牌活动链接了校友与母校老师的互动,经管论坛推动了校友的终身学习。”
面对运营中的困难,他坦言“职业经理人思维是破解关键”,他认为:“校友会不是管理机构,而是服务平台。我们建立理事会,按专长分配财务、宣传、法律咨询顾问、摄影等职能,让每位校友找到发光发热的舞台,共建华理校友生命共同体。”
3 展望:项目长存,校友常助
站在中澳项目 25 周年的关键节点,徐学长对项目未来满怀憧憬。他衷心期盼项目能长久兴盛,成为管理教育领域的常青树。在他看来,学校与校友的携手共进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力量。为此,他建议构建更紧密的校友联络网络,如建立高效便捷的校友群和核心群,打破时空限制,让校友们能实时交流思想、共享资源,将校友间的联系从松散推向紧密,真正实现校友互助、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景。
4 在奉献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管理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利他中利己’的格局。”徐宏伟常以自身经历勉励学弟学妹。从技术骨干到职业经理人,再到校友体系构建者,他始终相信:个体的优秀成就事业,而群体的共生方能铸就传奇。他鼓励学弟学妹们珍惜在中澳项目的学习时光,勇敢地迈出舒适区,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格局。希望他们能够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各自的岗位上生根发芽,绽放光彩,同时也将这份“利他中利己”的精神传递下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共同书写属于中澳项目大家庭的辉煌篇章。
徐宏伟
华理中澳MBA Intake5班
华理无锡校友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
华理商学院无锡校友联络处会长
华理无锡校友会MBA俱乐部部长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专硕职业导师
华东理工大学本科生校友招生宣传大使
太湖湾高校创新创业促进会理论研究专委会副主任
太湖湾高校创新创业促进会优秀校友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