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25周年专访】逐梦中澳MBA:从财务精英到企业掌舵人,吴晓东校友的成长之旅

发布者:IMBA教育项目办公室                                                                 来源:华东理工商学院

640 (2).jpg

时光荏苒,中澳项目已走过25载春秋,很多校友从这里汲取知识养分,踏上发展新征程。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台橡(上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中澳MBA Intake23班班长、优秀毕业生吴晓东,一同回溯他的求学旅程,探寻项目给予他的成长力量!

一、逐梦之旅:开启中澳MBA之门

大学毕业后,深造的念头便在吴晓东心中扎下了根。然而,早年身处三线城市,教育资源匮乏,加之工作忙碌,这一梦想只能暂且搁置。“2022年调任上海公司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仿佛等待已久的机会就在眼前。”吴晓东回忆道。

他选择中澳MBA,一方面是因为华理深厚的行业底蕴。“我在化工外企从事财务工作二十余年,在行业内,华理堪称化工领域的‘黄埔军校’。本科虽学财会,但能在华理深造,于我而言,宛如为职业生涯镀上一层行业金边。”另一方面,项目独特的“混血基因”令他心驰神往。“一半课程是本土教授的经典式教学,一半是澳方教授的国际性课堂,中西合璧的课程设置,就像同时掌握严谨的配方与创新的烹饪手法,特别契合像我这样渴望国际视野的职场人士。”

二、求学收获:知识启迪,思维蜕变

在中澳MBA的学习历程中,吴晓东收获满满,诸多经历为其人生发展筑牢坚实根基。“《研究方法》课堪称我的思维转折点。往昔遇难题,我习惯独自琢磨,犹如黑暗中寻钥匙。这门课却为我打开新窗,原来解决问题需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非盲目重复造轮子。老师‘手上有锤子,看满世界都是钉子’的比喻,如今我常在带团队时提及,激励大家突破思维定式。如今,面对复杂项目,我先拆解问题,带队做‘知识考古’,再重组创新方案,工作成效显著提升。“中澳教学风格迥异,却相得益彰。中方教授的课程,知识结构严谨,如同精心编排的交响乐;而澳方课堂则似即兴爵士,老师抛出问题,引发头脑风暴。记得小组讨论领导力模型时,话题从领导者类型延伸至人格类型、企业经营风险,虽超出课件范围,却格外精彩。课后作业更是‘冰与火之歌’,需兼具创意与学术规范,交初次论文因参考文献格式错误被扣分,当时虽觉教授较真,如今才深知严谨性在职业素养中的关键地位。”

三、企业领航:学以致用,破浪前行

回顾过往,吴晓东将所学知识巧妙融入企业管理,助企业应对诸多挑战。“去年开发新型环保材料时,销售部与技术部矛盾重重。我运用课堂‘拆解大法’,将项目分为技术可行性、品质与成本控制、市场拓展三大模块,让各部门分进合击。同时借鉴澳方案例研讨模式,把每周跨部门会议打造成‘创意市集’,财务、研发、销售各展所长,分享成本模型、实验数据用户、画像。这种结构化又开放的工作模式,使新品上市周期缩短40%!”

四、项目展望:融合商业科技,迈向新高度

站在中澳项目25周年新起点,吴晓东对其未来发展充满期待。“过往25年,项目打造了中西合璧的‘经典款’,未来应进一步践行‘融合商业与科技’,成为MBA爆款。建议增设AI商业应用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大数据’与‘大语言模型’,并有机会实操训练智能模型解决真实案例。同时,邀请企业CTO走进课堂,分享工业4.0中的管理变革。我更期待建立校友‘数字智库’,汇聚25届校友行业智慧,为商学院发展注入更强大动力。”

吴晓东的故事,是中澳MBA校友奋斗历程的生动缩影。在项目滋养下,他不断他突破自我,实现职场进阶,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相信在众多校友的期许与助力下,华理中澳MBA项目定能迈向更辉煌的未来,为商业界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下一个25年的星辰大海。

1751955403600015312.jpg

吴晓东

华理中澳MBA Intake23班班长

台橡(上海)实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